參觀上海臨港產業區,考察學習臨港科技創新“拉長產業鏈條,做強產業生態”
上海臨港產業區簡介
開發建設臨港產業區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著眼于提升產業能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臨港產業區總面積約為220平方公里,由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包括洋山保稅港陸域部分)、綜合產業園區、三新園區以及臨港奉賢分區五大區域組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運、鐵路、高速公路、內河運輸等五種交通功能于一體的區域。 產業區于2003年籌建、2004年啟動;經過五年多的開發建設,高起點、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上海市十一五規劃已把臨港產業區確定為重點建設的裝備產業基地。目前,臨港產業區致力于建設支撐我國能源、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民用航空產業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以及支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工程機械、物流機械、精密機床等制造基地。
上海臨港產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制造基地。物流園區依托洋山保稅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作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和非保稅物流。隨著臨港裝備制造產業與現代物流業的集聚效應和聯動發展,啟動開發建設航空產業園區和臨港奉賢園區,將為臨港產業區進一步提升裝備產業和供應鏈能級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上海臨港產業區因其高起點規劃、政策聚焦、立體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優越條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大型制造和物流產業集團的認可和青睞,成為他們建設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選之地,中船集團、中集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工業集團、上海電氣、上海汽車、卡特彼勒、西門子、沃爾沃、蒂森克虜伯伯爾克、卡哥特科、瓦錫蘭、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馬士基、敦豪國際(DHL)、聯合包裹集團(UPS)、施潔、豐樹、葉水福物流、日本郵船、川崎汽船、東方海外、怡亞通供應鏈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產業集團和物流企業,已經入駐臨港產業區。
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將通過深化完善“雙特”政策,支持臨港地區新一輪發展,將設立超百億元基金支持臨港地區產業發展。在《關于深化完善“雙特”政策支持臨港地區新一輪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顯示,到2020年,上海臨港地區將基本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區和現代化濱海新城,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2003年至今,臨港引進了包括C919發動機項目、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氣輪機項目、中國中車、中船三井、上海電氣、上海汽車、特斯拉、三一重工、卡特彼勒、奔馳再制造、華大半導體、新晟半導體、寒武紀、科大訊飛、“彩虹魚”等重大項目和行業標桿企業。
園區部分創新型企業介紹
1、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制造項目中心(中德事業部)
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
全世界最成功的應用研究機構
年均科研經費:近25億歐元
弗勞恩霍夫制造技術和自動倫研究所(IPA)
德國工業4.0提出者之一
依托斯圖加特大學
年經費近7500萬歐元
制造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所
中國唯一一家弗勞恩霍夫項目中心
2、上海治臻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
國內第一家專業的燃料電池金屬極板研發及制造企業
國內最大金屬雙極板供應基地市場占有率超過90%
專注于高性能低成本的燃料電池金屬極板的批量化制造
合作企業: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方電氣、青年汽車、新源動力、武漢新能源、百應能源
3、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以在建的三條汽車動力總成智能驗證產線為骨架,建設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及具備技術前瞻性的基于汽車動力總成智能生產線的智慧工廠,集成面向信息物理融合的全流程網絡化制造要素,包括產品設計與工藝仿真、實時智能監控、智能物流系統、設備遠程維護、能源管理、大數據分析云平臺、生產指揮系統等在內的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將智能生產線、物流系統、實時監控系統和智能生產指揮管理系統縱向集成,實現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協同等智慧工廠應用示范。
4、上??拼笥嶏w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參觀內容
向參觀者展示涵蓋全球最高品級的加工中心、車削中心、機器人、三坐標測量儀、AGV小車、立體倉庫等精密加工核心裝備,更通過完全自主知識產品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生產全過程端到端的集成,實現產品制造過程數據的高度集成管理和無人化生產。
互動體驗設備
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研究與驗證
無人黑燈離散車間的演示和驗證
基于數字化原點的可重構工裝對接
RFID+異構控制系統標準通訊接口
基于工藝路線的模塊化柔性機加工新工藝
基于AI的加工誤差自補償
5、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心
公司簡介
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國資委、經信委、科委的共同關心指導下,由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于2016年共同出資組建。主營智能制造系統技術和解決方案的轉化和研發,開發和運營覆蓋系統解決方案全生命周期的市場化工具和創新服務模式。
榮譽&評價
截至2017年底,MIC正參與、執行國家級與市級智能制造領域研究和產業化項目共計6項。承擔多項共性技術標準研究與試驗驗證;研究和設計智能制造系統標準模型;建立和推廣成果跨領域的驗證和應用。
6、離散智能制造實驗室
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語言翻譯、聲紋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代表國際最高水平。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參觀主題
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如何改變商業連接
亮點
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語音評測技術、聲紋識別技術、手寫識別技術、互動體驗設備
現場觀看公司宣傳片,展示公司產品,切身體驗訊飛AI技術的魅力
7、工業云與大數據實驗室
參觀內容
工業云和大數據實驗室是面向行業用戶打造的智能制造領域大數據處理平臺以及解決方案能力支持、展示平臺,具體內容包括創新云、智能制造云和工業服務云的云平臺IT系統以及相關應用的展示中心。它還和離散制造實驗室一起形成共性技術研發和驗證的系統環境。
亮點
大屏投影、沉浸式影院、資源成熟度&互動體驗設備、VR、懸吊IPad、互動觸控等
8、特斯拉上海工廠
特斯拉上海工廠是特斯拉第一家海外工廠,也是中國第一家由外資全資投建的汽車工廠,按照此前多方公布的計劃,特斯拉上海工廠將在今年年底正式投產,而今年9月,恰好也是工廠完成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車間建設的時間節點。從種種跡象看,9月底試產不是沒有可能。在7月2日舉辦的一場官方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曾介紹,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進展順利,整體工廠的工程建設已經基本完成,已經進入到生產設備的安裝階段。“今年年底就要投產,然后逐步爬坡到每個星期大概3000輛左右的生產能力水平,相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大家就可能看到或者是買到在中國上海生產的特斯拉Model 3新能源汽車。”特斯拉上海工廠建成后,將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等。
考察路線
時間 |
主 題 |
備注 |
08:30-09:30 |
標桿學習行前引導 上海臨港產業區背景及參訪學習行程介紹,臨港區參訪學習看點,學習點。隨團顧問通過對上海臨港產業區科技創新模式的介紹,引導大家對上海臨港產業區拉長產業鏈條,做強產業生態的科技創新戰略進行深入思考。 |
標桿隨團顧問 |
09:30-12:00 |
臨港區標桿企業參觀(可根據時間選擇1-2家企業) 上海治臻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上??拼笥嶏w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學弗勞恩霍夫協會智能制造項目中心(中德事業部) 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心:離散智能制造實驗室工業 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心:云與大數據實驗室 特斯拉上海工廠(2019年10月可試參觀) |
接待人員 |
12:00-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6:30 |
主題交流:有關科技創新主題 科技創新的戰略意義 中國科技創新現狀 科技創新的目標與途徑 科技創新戰略的產業組織模式和資源基礎模式 科技創新的趨勢分析 |
上海交大教授等 |
【參觀上海臨港產業區】咨詢電話:18612932723(同微信) 高老師
更多該區域標桿: 上海標桿企業參觀 商務考察 參訪
轉載請保留,本文鏈接: 參觀上海臨港產業區,考察學習臨港科技創新“拉長產業鏈條,做強產業生態”